走进圆明园,体验劳动,传承劳动精神——记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圆明园社会实践活动
发表日期:2023-11-29  来源:  作者:
  

 

 

7

 

 

2023年11月10日,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三同学冒着初冬的寒风走进了“圆明园遗址公园”,进行了一场特别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。此次社会实践活动,同学们有两大收获:一是面对圆明园的历史,同学们对侵略者的暴行愤慨,更清醒直观的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,我们才能守住民族的瑰宝,守住我们的家园!二是同学们认识并体验劳动的伟大,立志传承优秀的劳动精神——崇尚劳动、热爱劳动、辛勤劳动、诚实劳动。

本次活动共有四个实践项目:参观遗址、体验古法制玉、考古实践与采挖红薯。同学们从人迹罕至的藻园门进入到圆明园,先后参观了山高水长、万方安和、濂溪乐处等景观,这些景观已经消失不见,同学们只能凭借遗留下来的残迹和历史资料来想像他们昔日的辉煌,点赞古人的智慧与劳动。

考古实践

考古是一个神秘的事情。在文源阁旧址,同学们化身考古工作者——探、挖、扫、记,完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工作流程。很多同学爱上了这个工作,但是当辅导老师说,如果让你经年累月的探、挖、扫、记,而且是在条件艰苦的野外,数天不能洗澡、数年不见成果,你还会爱上这项工作吗?很多同学都陷入了深思——这项劳动不易,需要热爱才能坚持!

体验古法制玉

玉佩、玉环是同学们在古书文献中常读到的古人的饰物,此次的社会实践中,同学们也体验了古法制玉佩。经过设计纹样或选择纹样、拓印、雕刻、镶金,抛光、打孔、装流苏等步骤,同学们完成了一块玉佩的制作。设计纹样时的绞尽脑汁、雕刻时的玉屑弥漫、抛光时的耐心、打孔装流苏时的不易……同学们体验到玉器匠人是用智慧与劳动创造美。

采挖红薯

午饭后,同学们来到文源阁门外,躬身体验农家劳动——挖红薯。拉开一片被秋霜染成黑色的红薯秧子,一些大大小小的红薯就隐隐的出现了。同学们用自己能想到的办法开始采挖:有直接拔的,有用手抠的……最聪明的是用刚刚学到的考古三步——探、挖、扫,最后用力拔出。不一会儿,新挖的红薯已经塞满了袋子,看着那些还在地里的红薯,同学们只好依依不舍的和他们说再见!

参观遗址

最后,同学们来到西洋楼景观,望着那些巨大的雕花的石柱、石壁、石墙,想象着他们曾经的富丽堂皇,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敬畏更加油然而生,他们是怎样运送、吊装这些巨大的石块?他们又是怎样做到精准用料、精准拼接的?英法联军无情的毁灭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是多么的令人愤怒!

圆明园之行,同学们更加崇尚劳动、热爱劳动,决心未来一定用辛勤劳动、诚实劳动来建设我们的国家,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,守为我们的美丽的家园!决不让侵略者再踏进中华大地半步!

学生感悟

参与考古挖掘是一次难得的体验。我戴上手套,拿着手铲,和其他同学一起踏入考古挖掘区域。这些区域被标记得很清晰,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挖掘工作,让我感受到了与历史的联系。

——李程序

在参观的过程中,我还参与了一个有趣的活动——挖红薯。在一片红薯地里,我亲手挖出了一个红薯,感受到了农民伯伯们的辛勤劳作。这也让我意识到,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离不开他们的付出。

——刘苏诺

本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在紧张学习之余体验了生活的美好,丰富了阅历。同学们在参与劳动,了解圆明园沉痛过去的同时,又让这片沉寂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,被赋予新的意义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不能忘记历史,也要时刻提醒自己,要为了国家的未来努力学习,努力劳动,历史由先人传递,未来将由我们开创。

——孔博雅

作为一名学生,我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,强身健体,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这段参观的经历转化为我们学习的动力之一,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学习,为祖国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——陈卓

在这次社会实践中,我深刻的认识到了一个道理:作为学生,只有好好学习,掌握更多的本领,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,不被他国所欺。我们要牢记圆明园给我们留下的历史启迪。

——许洢诺

供稿:德育处

照片:王雪梅   牛月梅

编辑:衣夕航

审核:汪烨

版权所有: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   数字化校园  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8号   联系我们:64936658
京ICP备05038995号